前几日,一个家具行业知名品牌遭遇了一场消费者纠纷,并引发了一场说大不大的负面舆论,这让我不由得对家具行业进行了一些思考。
先说说这个事,事情其实并不复杂。该品牌向一位上海消费者售出了包括梳妆台在内的三件家具。在送货上门经过双方验收之后,一天消费者自己在家中搬移梳妆台,导致梳妆台的抽屉跌落,抽屉面板摔坏。
该品牌上海经销商的内部对话
重新换一个抽屉面板需要一千元左右,这对于一个近万元的梳妆台来说,并不算离谱。当然争议的焦点在于责任的认定。消费者坚持认为是产品问题导致抽屉滑落并摔坏,并在电话中向售后人员爆粗口。但实际上,该产品本身有限位装置,如果不是动作过猛,轻拿轻放地话,抽屉很难滑落出来。我也曾在事后和一些媒体朋友深入该企业调研过这款产品,经过实地搬运挪移,的确抽屉很难轻易滑出。
之后,事情变得颇具戏剧性。该品牌上海经销商最高负责人得知此事后,出于为消费者考虑,愿意免费为消费者更换抽屉面板,并通过微信将免费更换面板事宜告诉消费者。但消费者却以开会没有看微信为由,声称没有收到信息,并迅速通过个别媒体和论坛发布了负面文章。
媒体朋友现场调研,为保护隐私隐去了头像
事后发现,这位消费者本身就是从事互联网广告行业,对于网络传播有着非常专业的技能。很多业内人士都看过这篇负面新闻,文章行文主观、倾向性严重,并存在多处专业漏洞,一看就是极为明显的负面攻击。实际上,客观的消费者纠纷报道,和主观的负面攻击新闻,只要是做媒体的,都能够很明显的分辨出来,但广大消费者用户却未必。